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
一、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

1.1 知识总览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核心内容:本节主要学习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方法,包括单块存储芯片连接、多块存储芯片连接(位扩展、字扩展、字位扩展)以及译码器补充知识
  • 学习建议:内容较硬核,建议结合课本反复学习并配合课后习题巩固

1.2 单块存储芯片与CPU的连接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数据接口:通过绿色数据总线与CPU连接,宽度等于存储字长(示例中为8位)
  • 地址接口:通过红色地址总线连接,示例为8×8位芯片(8个字,每字8位)
  • 控制信号:包含片选线、读写控制线,通过控制总线传输
  • 寄存器位置:现代计算机中MAR和MDR通常集成在CPU内部

1.3 字扩展法解决字数扩展问题

  • 应用场景:当需要扩展主存字数(存储单元数量)时使用
  • 实现原理:通过连接多块存储芯片增加总存储单元数量
  • 示例说明:8×8位芯片只能存储8字节,通过字扩展可增加存储容量

1.4 位扩展法解决字长扩展问题

  • 应用场景:当存储芯片字长小于数据总线宽度时(如现代64位CPU)
  • 实现原理:多块芯片并行连接,使总存储字长匹配数据总线宽度
  • 性能优化:保持数据总线宽度与存储字长一致可提高读写速度

二、现代计算机中MDR与MAR的位置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寄存器位置:MDR存储读写数据通过数据总线交换,MAR存储地址通过地址总线传输
  • 控制信号:CPU通过控制总线发送读写控制信号

三、多块存储芯片与CPU的连接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实际应用:商业内存条(如8GB含4芯片,16GB含8芯片)采用多芯片连接
  • 现实意义:多芯片连接方案直接影响内存性能和容量扩展

四、存储芯片信号命名与解释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地址信号:用A表示(A0-A7等),A0为最低位
  • 数据信号:用D表示(D0-D7等),D0为最低位
  • 片选信号:常用CS(或CE)表示,横线表示低电平有效
  • 读写信号:WE/WR(写使能) – write enable\write read,OE(读使能),低电平有效
  • 信号约定:需注意信号表示方式(有无横线)对应的电平有效性

五、增加主存的存储字长-位扩展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
5.1 地址线的连接

  • 地址计算:8K存储单元需要13位地址线(213=23*210
  • 连接方式:CPU地址总线A0-A12直接连接所有芯片的对应地址引脚

5.2 读写控制信号的连接

  • 信号解释:WE无横线表示高电平写有效,低电平读有效
  • 连接方式:CPU读写控制信号通过控制总线并行连接所有芯片

5.3 片选信号的连接

  • 单芯片情况:直接接高电平(CS高电平有效)
  • 结果:存储字长1位,数据总线利用率低

六、增加主存的存储字长 – 位扩展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扩展方法:添加相同型号芯片(8K×1位)
  • 连接特点:
    • 相同地址线连接所有芯片
    • 读写信号并联
    • 片选信号并联接高电平
  • 扩展效果:存储字长扩展为2位,可同时读写2位数据

位扩展的具体实现方式

  • 最终方案:使用8片8K×1位芯片组成8K×8位存储器
  • 连接细节:
    • 所有芯片地址线A0-A12并联
    • 读写控制线WE并联
    • 各芯片数据线分别连接数据总线不同位
  • 总容量:8KB(8K×8位)
  • 术语定义:这种连接方式称为”位扩展”

七、增加主存的存储字数-字扩展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
7.1 存储芯片与CPU的匹配

  • 字长匹配:当使用 8K×8 位存储芯片时,其8位数据宽度与CPU的8位数据处理能力完美匹配,无需进行位扩展。
  • 地址线需求:8K存储单元需要13位地址线(213),剩余高3位地址线未利用。

7.2 CPU寻址能力的利用

  • 寻址能力浪费:16位地址总线的CPU(216寻址能力)仅使用13位,剩余3位未利用。
  • 扩展思路:通过添加同型号芯片,利用高位地址线实现存储单元数量的扩展。

7.3 字扩展的方法

  • 基础连接:将新增芯片的低13位地址线与原芯片并联,数据总线并联,读写控制信号共享。
  • 冲突问题:直接并联会导致多芯片同时响应相同地址,造成数据总线冲突。

7.4 线选法及其问题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实现方式:用高位地址线(如A13、A14)直接作为片选信号:
    • 有效组合:仅允许01(选中左芯片)或10(选中右芯片)
    • 无效组合:00和11会导致地址空间不连续(00和11开头的地址不可用)
  • 局限性:n条多余地址线只能产生n个片选信号,地址空间碎片化。

7.5 译码器片选法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电路改进:在A13线路增加非门,构成1-2译码器
    • A13=1时:左芯片工作(地址范围1xxxxxxxxxxxxx)
    • A13=0时:右芯片工作(地址范围0xxxxxxxxxxxxx)
  • 优势:实现地址空间连续(全0到全1)

7.6 译码器的工作原理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命名规则:
    • 1-2译码器:1位输入→2种输出状态
    • 3-8译码器:3位输入→8种输出状态(如A13-A15)
  • 输出特性:任何时候只有一条输出线有效(低电平),其余为高电平
  • 信号表示:CS上加横线/小圆圈表示低电平有效

7.7 二四译码器的应用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地址分配:
    • 00→第一片(地址范围000xxxxxxxxxxxxx)
    • 01→第二片(地址范围010xxxxxxxxxxxxx)
    • 10→第三片(地址范围100xxxxxxxxxxxxx)
    • 11→第四片(地址范围110xxxxxxxxxxxxx)
  • 异常接法:若以A13+A15作为译码输入,会导致:
    • 每片芯片对应16K地址空间(实际只有8K)
    • 地址重叠(A14取值不影响片选)

7.8 主存容量扩展-字扩展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线选法:
    • 优点:电路简单(n线→n个片选)
    • 缺点:地址空间不连续,利用率低
  • 译码片选法:
    • 优点:地址空间连续(n线→2n个片选)
    • 缺点:需要额外译码电路

未扩展与字扩展的总结

  • 位扩展:增加数据字长,提升总线利用率
  • 字扩展:增加存储单元数量,充分利用CPU寻址能力
  • 组合应用: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实现主存容量的多维扩展

八、增加主存的存储字数和字长-字位同时扩展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基本原理:通过组合字扩展和位扩展技术,同时增加存储器的字数容量和字长位数
  • 芯片组配置:
    • 使用8块16K×4位存储芯片
    • 每2块芯片组成一组实现位扩展(共4组)
    • 每组通过2-4译码器实现字扩展
  • 位扩展实现:
    • 每组中第一块芯片连接数据线D0∼D3
    • 第二块芯片连接数据线D4∼D7
    • 组合后每组提供8位数据宽度
  • 字扩展实现:
    • 芯片内地址使用CPU的A0∼A13(214=16K)
    • 高位地址A14、A15接入2-4译码器
    • 译码器输出4个片选信号控制4组芯片
  • 地址空间分配:
    • 第一组:00开头(地址范围0000H∼3FFFH)
    • 第二组:01开头(地址范围4000H∼7FFFH)
    • 第三组:10开头(地址范围8000H∼BFFFH)
    • 第四组:11开头(地址范围C000H∼FFFFH)
  • 系统特性:
    • 总容量:64K×8位(4组×16K×8位)
    • 地址空间连续不间断
    • 字长完美匹配CPU的8位读写能力

九、内容回顾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存储芯片基本结构:
    • 核心组件:存储矩阵、译码驱动电路、读写电路
    • 外部接口:地址线、数据线、片选线(CS)、读写控制线(WE)
    • 注意:片选信号需明确有效电平(低电平有效需标注小圆圈)
  • 扩展方法比较:
    • 位扩展:增加数据位宽,地址线不变
    • 字扩展:增加存储单元数量,使用译码器产生片选
    • 字位同时扩展:组合上述两种方法
  • 重点考察内容:
    • 译码器使用:根据输入输出分析芯片地址空间
    • 地址空间计算:需掌握2n的容量换算
    • 芯片选择:字位扩展中的芯片组合方式
    • 连接方法:线选法 vs 译码片选法
  • 实践应用:
    • 课后习题将重点考察:
      • 译码器连接分析
      • 地址空间划分
      • 字位同时扩展的芯片配置

十、补充译码器知识

10.1 三八译码器的基本功能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输入输出结构:具有3个输入端和8个输出端,输入信号A2A1A0可表示8种状态
  • 工作特性:给定输入信号后,仅对应的一条输出线为高电平(有效信号),其余保持低电平
  • 应用场景:适合与高电平有效的存储芯片配合使用,因其有效输出信号为高电平

10.2 译码器的两种画法与电平有效性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输出极性标识:
    • 无圆圈:输出有效信号为高电平(默认情况)
    • 带圆圈:表示输出信号取反,有效信号为低电平
  • 匹配原则:
    • 高电平有效译码器需搭配高电平有效芯片
    • 低电平有效译码器需搭配低电平有效芯片
  • 关键注意:设计时必须明确电平有效性,否则会导致逻辑错误

10.3 译码器的使能端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  • 基本功能:
    • 使能端(EN)控制译码器工作状态
    • 无圆圈表示高电平有效(与片选信号类似)
  • 多使能端设计:
    • 可能包含多个使能端(如74LS138有3个)
    • 各使能端可能有不同有效电平(需同时满足条件)
  • 工作条件:
    • 当所有使能条件满足时译码器才工作
    • 任一使能条件不满足则所有输出保持无效状态

10.4 74LS138译码器实例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
10.5 译码器使能端控制片选信号的应用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
CPU与主存的配合工作原理

第三章 0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(王道)

RAM读写周期与时序图的理解

  • 时序要素:
    • 地址有效:信号稳定前存在波动(图中上下摆动)
    • 片选信号:高电平无效(黑色),低电平有效(白色)
    • 数据输出:有效期为白色区域,数据含0/1变化
  • 关键时间点:
    • t0:地址信号开始输出
    • t1​:地址稳定后发出片选
    • t2:数据开始输出
    • t3​:CPU撤销请求
    • t4​:最终撤销地址
  • 设计意义:确保存储芯片接收稳定地址后才被选通

本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何大锤的狂飙日记所有。发布者:何大锤,转转请注明出处:何大锤的博客

(1)
何大锤的头像何大锤管理团队

相关推荐

  • 第三章 存储系统(BOK)

    一、存储器的概述 1.1 存储器的分类 1.1.1按存储方式分类 1.1.2 按信息的可更改性分类 1.1.3 按断电后信息的可保存性分类 1.1.4 按功能分类 1.2 主存储器的组成和基本操作 综上:00000000H 是 8 位十六进制数,因 1 位十六进制对应 4 位二进制,故总长度为 8*4 = 32位,且符合 32 …

    2025年7月25日
    1300
  • 第三章 习题集(研芝士)

    一、重点题 题目 备注 二、重要知识点 2.1 相联存储器 相联存储器(也叫关联存储器)是一种特殊的存储器,它不按地址访问,而是按内容访问—— 即通过存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特征(比如特定值、匹配条件)来查找对应的存储单元,能快速找到符合条件的数据。 其核心特点是 “内容寻址”,区别于普通存储器的 “地址寻址”,因此适合需要高速匹配的场景,比如计算机中的快表(T…

    2025年7月16日
    1300
  • 第三章 05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(王道)

    一、Cache基本原理&概念 1.1 存储系统存在的问题 1.2 Cache的工作原理 1.3 局部性原理 1.4 性能分析 1.5 性能分析案例 1.6 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界定”周围”的数据? 主存与Cache的数据交换单位 Cache与主存块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 Cache满了之后的处理办法 如何保证数据副本与数据母本的一…

    2025年7月16日
    1400
  • 第三章 04外存储器(王道)

    一、磁盘存储器 1.1 外存储器 磁盘存储器的读写原理 磁表面存储器的优点 磁表面存储器的缺点 1.2 磁盘设备的组成 1.3 磁盘的性能指标 磁盘的容量 记录密度 平均存取时间 数据传输率 1.4 磁盘存储器地址 1.5 硬盘的工作过程 二、磁盘阵列 2.1 RAID(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) RAID0 …

    2025年7月16日
    1300
  • 第三章 02主存储器(王道)

    一、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1.1 基本的半导体元件及原理 MOS管(可以理解为电控开关) 电容 存储体 = 多个存储单元 存储字长取决于存储体的结构:8bit\16bit\32bit 存储体由存储单元组成,存储单元由存储元件(存储元)组成 1.2 存储器芯片的基本原理 存储单元 译码器 控制电路 片选线、读写控制线 1.3 存储芯片的结构 存储芯片的金属引脚 …

    2025年7月12日
    140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2211932694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hdcblog1999@163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网站建设中ing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