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存储器的层次结构
1.1 现代计算机结构
- 核心部件:包含运算器、控制器(合称CPU)、主存储器、输入/输出设备
- 主机组成:CPU和主存储器构成计算机主机
1.2 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
- 层级规律:越靠近CPU的存储器速度越快、容量越小、单位价格越高
- 典型层级:寄存器→Cache→主存→辅存→外存,形成完整存储体系
主存与辅存的介绍及数据交互
- 主存特性:以华为手机为例,8GB内存即主存,读写速度较快但容量有限
- 辅存特性:128GB机身存储属于辅存,容量大但速度慢(如微信启动时需3秒加载)
- 交互限制:CPU不能直接访问辅存数据,必须先将程序调入主存(如微信地球界面加载过程)
Cache的作用与数据交互
- 速度缓冲:解决主存与CPU速度不匹配问题(如视频聊天代码缓存)
- 工作示例:高频访问数据从主存复制到Cache(如i5处理器L1 Cache达988GB/s)
- 数据同步:Cache修改后会写回主存,由硬件自动完成
辅存与外存的区别
- 教材差异:
- 狭义区分:内置磁盘为辅存,U盘/光盘为外存
- 广义统称:所有二级存储都可称辅存或外存
主存与辅存、Cache之间的数据交换
- 虚拟存储:主存-辅存交换由OS管理(页面置换算法),扩展可用内存空间
- 透明缓存:主存-Cache交换由硬件自动完成,对程序员不可见
- 性能平衡:前者解决容量问题,后者解决速度问题
1.3 各层存储器的速度与价格
1)内存(主存)
- 典型参数:DDR4内存读写速度约40GB/s(如三星8GB内存条)
- 价格基准:8GB内存条价格约¥259,速度与容量成反比
2)Cache层
- 分层设计:i5处理器含L1-L3 Cache(12MB总容量)
- 速度梯度:L1达988GB/s,L3仍有208GB/s,远超主存速度
- 成本制约:虽性能优越但容量受限(L1仅1ns延迟)
3)机械硬盘(辅存)
- 实际速度:标称SATA3 6Gb/s,实际仅100MB/s左右
- 容量价格:1TB机械硬盘¥299,容量/价比达3.3GB/元
4)外存(如蓝光光盘)
- 极端对比:10片25GB蓝光光盘仅¥45,但速度最低
- 归档特性:适合冷数据存储,访问速度显著慢于辅存
5)固态硬盘
- 性能飞跃:SATA SSD达550MB/s,NVMe SSD可达4GB/s
- 启动优化:系统装在SSD时开机更快(数据加载速度提升)
- 价格趋势:500GB SSD约¥549,单位价格持续下降
二、存储器的分类
2.1 按层次结构
- 三层结构: 重点关注高速缓存(Cache)、主存(内存)和辅存(外存)三层结构
- 访问特性: Cache和主存可直接被CPU读写,辅存数据需调入主存后才能被CPU访问
- 性能对比: 从Cache到辅存,速度由快到慢,容量由小到大,价格由高到低
2.2 按存储介质
- 半导体存储器
- 实现方式: 使用半导体元器件存储二进制数据
- 典型代表: 主存和Cache都采用这种实现方式
- 性能特点: 读写速度通常较快
- 磁表面存储器
- 实现方式: 使用磁性材料存储信息
- 典型代表: 磁盘、磁带等,包括早期的软盘和机械硬盘
- 应用场景: 机械硬盘(磁盘)是常见的辅助存储设备
- 光存储器
- 实现方式: 使用光介质存储信息
- 典型代表: DVD、VCD等光盘
- 应用特点: 主要用于只读数据的长期存储
2.3 按存取方式
- 随机存取存储器
- 定义(RAM): 读写任何存储单元所需时间相同,与物理位置无关
- 典型代表: 内存条
- 特点: 访问速度快,适合频繁读写操作
- 顺序存取的存储器
- 定义(SAM): 读写时间取决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
- 典型代表: 磁带(如复读机使用的磁带)
- 工作原理: 需要等待存储介质转动到读写头位置才能访问
- 直接存取的存储器
- 定义(DAM): 兼具随机和顺序存取特性
- 典型代表: 机械硬盘(磁盘)
- 工作原理: 磁头先移动到目标区域(随机特性),再等待磁盘旋转到目标位置(顺序特性)
- 性能特点: 速度介于RAM和SAM之间
- 相连存储器
- 定义(CAM): 按内容访问而非地址访问
- 典型代表: 快表(TLB)
- 访问方式: 通过数据内容检索存储位置
前三种按地址访问,相连存储器按内容访问
2.4 按信息的可更改性
读写存储器
- 特点: 可读可写
- 典型代表: 磁盘、内存、Cache
只读存储器
- 特点(ROM): 通常只能读不能写
- 典型应用: 音乐CD(CD-ROM)、电影蓝光光碟、BIOS芯片
现代发展: 部分ROM可通过特殊手段擦除重写
2.5 按信息的可保存性
三、存储器的性能指标
1)存储容量
- 核心要素:由MAR(存储地址寄存器)和MDR(数据寄存器)共同决定
- 实际案例:三星内存条示例中,8GB容量对应8×8=64Gb(注意单位换算)
2)单位成本
- 计算要点:需注意存储容量单位的统一换算(1Byte=8bit)
- 实例解析:259元÷64Gb≈4.046元/Gb,即每个比特位的成本
- 经济意义:反映存储器性价比的核心参数
3)存储速度
- 时间构成:
- 存取时间(Ta):单次读写操作所需时间(含读出/写入时间)
- 恢复时间:读写操作后必需的间隔时间
- 存取周期(Tm):Ta+恢复时间,决定连续操作的最小间隔
- 关键区别:存取时间≠存取周期,连续操作受Tm限制
4)带宽计算:主存带宽=存储字长/Tm,单位可为字/秒、B/s或b/s
四、知识回顾
- 层次结构:
- 高速层:Cache(解决速度匹配问题,硬件自动管理)
- 主存层:直接与CPU交互(RAM)
- 辅存层:需调入主存使用(实现虚拟存储系统)
- 分类维度:
- 存取方式:随机存取(RAM)、顺序存取(磁带)、直接存取(磁盘)、相联存取(快表)
- 信息特性:易失性(内存/Cache) vs 非易失性(磁盘/光盘)
- 读写特性:破坏性读出(DRAM) vs 非破坏性读出(SRAM/磁盘)
- 性能要点:存储周期包含存取时间和恢复时间,该区别是重要考点
本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何大锤的狂飙日记所有。发布者:何大锤,转转请注明出处:何大锤的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