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基础层:计算机组成原理(硬件)、操作系统、数据结构(软件)
- 连接层:计算机网络实现设备互联
一、计算机网络的概念
考察选择题和简单计算题
1.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?
关键特征:
分散性:设备地理位置分散
自治性:各设备独立运行,一台故障不影响其他设备
连接方式:包括有线(网线)和无线(WiFi、5G)链路
1.2 计算机网络、互连网、互联网的区别
计算机网络(computer networking)
互连网(internet)
互联网=因特网(Internet)
概念 | 本质定义 | 范围 | 核心特征 | 典型例子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计算机网络 | 所有互联设备的总称 | 无限制 | 通信与资源共享的抽象概念 | 所有网络类型的统称 |
互连网(互联网络) | 多个网络连接形成的网络 | 可大可小 | 强调 “网络之间的连接” | 公司多个局域网互联 |
互联网(Internet) | 全球最大的开放互联网络 | 全球性 | TCP/IP 协议、公共开放性 | 全球因特网 |
局域网(LAN) | 小范围地理内的网络 | 几米到几千米 | 地理局限、高速、本地管理 | 家庭 Wi-Fi、办公室网络 |
- 计算机网络:所有网络的 “学名”,啥样的网络都算;
- 局域网:“小圈子” 网络,只在局部区域内生效;
- 互连网:“网络的网络”,重点是 “多个网络怎么连起来”;
- 互联网:“全球最大的那个互连网”,基于 TCP/IP,人人都能上的公共网络。
①家庭宽带断网
②“去上网”
③手机和电视连同一网络
④银行内网
答案:
①互联网(Internet)
②互联网(Internet)
③计算机网络
④互连网(internet)
1.3 一个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
云朵表示
1)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组成的计算机网络
- 基本组成:
- 节点:计算机等终端设备
- 链路:连接节点的通信线路(有线/无线)
- 实例:
- 两台电脑通过网线直连(如联机玩《帝国时代》)
- 四台电脑通过集线器连接(早期宿舍联机游戏)
2)通过集线器将多个结点连接组成的计算机网络
- 集线器特点:
- 存在数据冲突问题
- 民用领域已很少使用
- 工作在物理层(第二章将详细学习)
3)交换机把多个结点连接起来组成的计算网络
- 功能:
- 连接同一网络内的不同节点
- 避免数据冲突(优于集线器)
-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(第三章将详细学习)
- 应用场景:
- 家庭、公司、学校组建内部网络
- 可级联多个交换机构建大型网络(如校园网)
1.4 互连网(internet)
- 定义:通过路由器连接多个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更大规模网络
- 路由器功能:
- 连接不同网络
- 工作在网络层(第四章将详细学习)
示例1:银行的内部网络
- 网络结构:
- 总行数据中心与各分行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联
- 形成银行专用互连网(内网)
- 特点:
- 数据安全性高
- 外部无法访问
- 可使用自定义通信协议
示例2:家庭内部网络
家用路由器本质:
- 交换机+路由器+其他功能的集合体
内部连接:
- 设备通过有线(网线)或无线(WiFi)连接交换机部分
- 形成家庭内部网络
外部连接:
- 路由器部分连接ISP网络
- 实现上网功能
投屏功能条件:设备必须连接同一交换机(即同一内部网络)
1.5 互联网(Internet)
- 互联网(Internet):
- 由ISP(如中国电信/移动/联通)和国际机构组建
- 覆盖全球的最大规模互连网
- 必须使用TCP/IP协议通信(确保全网各节点统一规则:车同轨,书同文,统一度量衡)
- 接入方式:
- 通过ISP提供的宽带服务接入
- 实际连接路径比图示更复杂
1.6 计算机网络概念知识回顾
二、计算机网络的组成
2.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思维导图
三大视角:从组成部分看包含硬件、软件、协议;从工作方式看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;从逻辑功能看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
六大功能:数据通信、资源共享、分布式处理、提高可靠性、负载均衡及其他社会功能
2.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:从组成部分看
硬件、软件、协议
- 硬件
- 主机/端系统:包括电脑、手机、物联网设备等终端设备,英文称为end system,位于网络末端
- 通信设备:路由器、交换机、集线器、调制解调器等连接设备
- 通信链路:网线、光纤、同轴电缆等物理传输介质
- 网络适配器:又称网卡,负责主机与网络间的数据收发,是硬件与协议实现的桥梁
- 软件
- 终端软件:安装在主机上的应用软件,如Email客户端、聊天软件、网盘软件等
- 网络设备软件:路由器等设备内置的专用通信软件
- 固件:预装在网络适配器等硬件中的特殊软件,如TCP/IP协议栈实现
- 协议
- 定义:规定计算机网络通信规则的规范集合
- 实现方式:通过硬件和软件协同实现,如网卡硬件+固件实现TCP/IP协议
- 示例:网络适配器中的固件支持IPv4/IPv6协议,Windows系统可通过”网络和共享中心”查看协议配置
拓展网络适配器:该适配器支持TCP/IP v4 协议
物理形态:有线适配器具有RJ45网口,无线适配器通常集成在主板上
功能原理:实现数据收发转换,如将主机数据转换为网络信号
查看方法:Windows系统中通过”控制面板→网络和共享中心→更改适配器设置”查看
协议支持:如Intel AX201无线适配器支持TCP/IPv4、TCP/IPv6等协议
2.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:从工作方式
- 边缘部分:
- 组成:所有联网主机及其软件
- 功能:直接为用户提供通信和资源共享服务
- 示例:家庭网络中的电脑、手机、智能电视等终端设备
- 核心部分:
- 组成:大量互联的网络和路由器
- 功能: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
- 连通性
- 交换服务:动态选择数据传输路径(如根据网络负载选择上行或下行路由)
2.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:从逻辑功能看
- 资源子网:
- 组成:主机中与网络通信无关的硬件和软件
- 功能:向用户提供可共享的硬件、软件和信息资源
- 示例:网盘服务器上的存储资源、应用商店的软件资源
- 通信子网:
- 组成:通信设备、通信链路、协议及主机中的网络适配器和底层协议
- 功能:负责计算机间的信息传输
- 特殊包含:主机内部实现网络通信的硬件和软件也属于通信子网
三、计算机网络的功能
3.1 数据通信
- 核心地位:最基本、最重要的功能,是其他所有功能的基础
3.2 资源共享
- 硬件共享:如智能音箱共享云端服务器的计算资源
- 软件共享:如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安装各类软件
- 数据共享:如视频分享、网盘文件共享等
3.3 分布式处理
- 核心思想: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分配给多台计算机并行处理
- 典型应用:矩阵乘法运算(如将n×n矩阵分块计算)、MapReduce框架
- 优势:显著缩短大规模计算任务的处理时间
3.4 提高可靠性
冗余备份:如网盘服务器集群中的数据多副本存储
替代机制:当某台服务器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服务器
对比优势:相比单机存储,网络存储具有更高的数据可靠性
3.5 负载均衡
- 实现原理:动态分配工作任务给多台服务器
- 典型场景:网络游戏服务器架构(如对战匹配服务器与游戏逻辑服务器分离)
- 效益:避免单点过载,提高整体服务质量
3.6 知识回顾
四、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、分组交换
4.1 计算机网络发展初期面临的问题
- 发展脉络:从公元前5世纪邮政网络开始,先后经历了电报网络、电话网络,最终发展到计算机网络。
- 邮政网络:通过邮递员和信件完成节点间数据交换,是最原始的通信方式。
- 电报网络:采用报文交换技术实现节点间通信。
- 电话网络:使用电路交换技术完成通信,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了技术参考。
4.2 电话网络(采用“电路交换”技术)
1)早期的电话交换机:电路交换(Circuit Switching):通过物理线路的连接,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
- 连接方式:电话交换机可连接多部电话或其他交换机,通过物理插线孔实现连接。
- 工作原理:将两部电话对应的插线孔用线连接即可建立通信。
- 发展历程:从人工接线发展到电气化、自动化,大幅提升了交换效率。
2)电路交换过程
- 建立连接:主叫方拨号后,交换机分配专用物理线路(如小帅拨打小丑电话)。
- 通信阶段:双方独占线路资源进行通信(如通话过程)。
- 释放连接:挂断电话后归还线路资源。
- 资源占用:通信距离越远,占用的线路资源越多(如长途电话比本地电话贵的原因)。
3)”电路交换“的优缺点
- 优点:
- 传输效率:数据直送,传输速率高。
- 适用场景:适合低频次、大量数据传输(如长时间通话)。
- 缺点:
- 时间开销:建立/释放连接需要额外时间,短时通信体验差(如等2分钟通话5秒)。
- 资源利用:线路被独占,利用率低。
- 灵活性:线路分配不灵活,故障时需重建连接。
- 差错控制:交换节点不支持差错控制,长距离传输易出错。
- 适用性:不适合计算机网络的突发式传输(高频次、少量数据传输,如微信聊天)。
4.3 电报网络(采用“报文交换”技术)
1)什么是报文?
2)报文交换的工作原理
采用”存储转发“机制,报文由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组成,控制信息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
存储转发思想:把传送的数据单元先存储进中间节点,再根据目的地址转发至下一节点。
3)报文交换的优点、缺点
4.4 ”分组交换“技术
1) 分组交换的概念
- 技术本质:将长报文数据切分为定长的若干部分,每个部分称为分组(Packet)
- 分组构成:
- 首部(Header):包含源地址、目的地址、分组号等控制信息(不定长)
- 数据部分:实际传输的定长数据块
- 传输特点:
- 每个分组独立传输,可走不同路径
- 接收端通过分组号重新排序组装
- 典型应用:现代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器就是分组交换机
1.2) 分组交换的优缺点
1.3)虚拟电路交换技术
4.5 知识回顾
五、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、分组交换的性能对比
5.1 电路交换性能分析
5.2 报文交换性能分析
5.3 分组交换性能分析
5.4 三种交换方式的性能对比
本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何大锤的狂飙日记所有。发布者:何大锤,转转请注明出处:何大锤的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