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
一、知识总览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
二、“分层”的设计思想

分层的设计思想: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,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

2.1 快递网络的四层体系结构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  • 分层原理:将庞大复杂的系统拆分为若干更小的局部问题,每层承担特定功能
  • 四层功能划分:
    • 第四层(顾客层):实现货物打包功能
    • 第三层(快递员层):负责取件和派件服务
    • 第二层(仓储部门):实现冷链存储和包裹路由功能
    • 第一层(运输部门):承担包裹运输功能
  • 节点类型差异:
    • 快递终点站需实现全部四层功能
    • 快递中转站只需实现运输和仓储两层功能
  • 包裹传输流程:
    • 寄件顾客打包→快递员取件→仓储部门存储路由→运输部门运输
    • 中转站入库→仓储部门路由决策→运输部门继续转运
    • 终点站逆向交付:运输→仓储→快递员→收件顾客

2.2 计算机网络要完成的功能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  • 核心功能需求:
    • 差错控制: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不出错
    • 流量控制:调节发送速率使接收端能及时处理
    • 分段与重装:数据块划分传输后还原
    • 复用与分用:高层会话共享低层连接
    • 连接管理:建立/释放逻辑连接
  • 设计思路:类比快递网络,采用分层思想将复杂功能分解到不同层次

2.3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  • 层次划分:
    • 第五层:应用层
    • 第四层:传输层
    • 第三层:网络层
    • 第二层:数据链路层
    • 第一层:物理层
    • 物理传输媒体(网线/光纤等)
  • 节点实现差异:
    • 主机需实现全部五层功能
    • 路由器只需实现下三层功能
  • 数据传输流程:
    • 发送方:应用层→传输层→网络层→数据链路层→物理层→物理媒体
    • 接收方:逆向处理过程
    • 路由器:物理层→数据链路层→网络层→向下转发
  • 设计灵活性:
    • 分层数量可调整(如快递网络可设计为四层或五层)
    • 功能可重复出现在不同层次(如打包功能可在顾客层和驿站层同时存在)
    • 功能安排需合理(如不应让运输部门承担派件功能)
  • 计算机网络变体:
    • 除五层结构外,还可设计为四层或七层结构
    • 关键原则是功能分配的合理性而非固定层数

三、三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  • OSI参考模型:
    • 提出组织: 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提出
    • 分层特点: 7层结构(应用层、表示层、会话层、传输层、网络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物理层)
    • 标准性质: 法律上的标准
    • 功能特点: 同一功能可能在多个层次重复出现
  • TCP/IP模型:
    • 发展背景: 美国国防部阿帕网(ARPANET)项目后续成果
    • 分层特点: 4层结构(应用层、传输层、网际层IP层、网络接口层)
    • 标准性质: 事实上的标准
    • 功能特点: 各层功能划分明确,设计更简单高效
  • 五层模型:
    • 设计目的: 综合前两者优点,便于教学理解
    • 分层特点: 5层结构(应用层、传输层、网络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物理层)
    • 标准性质: 教学用标准
    • 优势: 结合OSI对底层的清晰解释和TCP/IP的简洁性

四、网络结构的概念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  • 定义:
    • 组成要素: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
    • 本质: 对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应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
    • 特点: 不涉及具体实现细节
  • 实现:
    • 关系: 在遵循体系结构前提下,用硬件/软件完成功能
    • 特点: 具体且可操作的
  • 抽象性:
    • 体系结构: 抽象的框架和规范
    • 实现: 具体的软硬件解决方案

五、各层之间的关系

5.1 层之间的关系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  • 功能分配:
    • 原则: 每个层次负责实现一个或多个特定功能
    • 特点: 功能划分遵循层次化设计思想

5.2 分层结构的几个重要概念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
实体

  • 定义:在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中,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(软件+硬件)称为第n层实体。
  • 对等关系:不同机器上的同一层称为对等层,同一层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
  • 功能实现:每个层次负责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,如压缩传输、差错控制等。

对等实体的定义

  • 定义:
    • 概念: 不同节点中处于同一层的实体
    • 示例: 两个主机中的第五层实体互为对等实体
  • 通信基础:
    • 作用: 对等实体间的通信是网络运行的基础

网络协议的作用与特点

  • 定义:网络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,是水平的。
  • 作用:为实现某一层的功能,对等实体之间需要遵循特定的通信协议。

层次间的服务关系

  • 服务机制:
    • 请求方式: 上一层通过接口请求下一层服务
    • 关系特点: 仅相邻层之间存在服务关系
  • 服务方向:
    • 特点: 垂直方向的服务(上下层间)
    • 类比: 类似函数调用过程

接口与服务访问点的概念

  • 接口定义:
    • 概念: 相邻两层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
    • 别名: 服务访问点(SAP, Service Access Point)
  • 服务定义:
    • 概念: 下层为紧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
    • 方向性: 垂直方向的交互

六、数据的传输过程

6.1 数据传输过程的水平视角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  • 水平视角: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对等实体通过协议完成特定功能(如数据压缩),用户感知不到中间处理过程。
  • 示例:YSCS协议(压缩传输协议)规定发送方添加首部说明压缩算法,接收方根据首部选择解压算法。

6.2 为什么要分层?为什么要制定协议?

计算机网络功能复杂→采用分层结构,将诸多功能合理地划分在不同层次→对等层之间制定协议,以实现功能。

6.3 数据传输过程的垂直视角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  • 逐层封装:应用层数据依次添加传输层、网络层、链路层首部,物理层直接传输比特流。
  • 路由器处理:网络层实体根据IP地址决定下一跳,仅处理本层首部信息。
  • 垂直视角:
    • 发送方:数据从顶层逐层向下传递,每层添加协议控制信息(首部/尾部)。
    • 接收方:数据从底层逐层向上处理,每层移除本层的协议控制信息。

6.4 PDU、SDU、PCI的概念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  • PDU(协议数据单元):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,记为n-PDU。
  • SDU(服务数据单元):为完成上层功能而传送的数据,记为n-SDU。
  • PCI(协议控制信息):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(如首部/尾部),记为n-PCI。

七、协议的三要素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  • 语法: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(如首部字节数、字段含义)。
  • 语义:规定对等实体需要发出的控制信息、完成的动作及应答(如压缩传输协议中的成功/失败响应)。
  • 同步(时序):描述操作执行的顺序和条件(如发送方超时重传机制)。

八、知识总结

第一章 0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(王道)

补充对等实体和对等层的概念

对等层(Peer Layer)和对等实体(Peer Entity)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,我用简单例子来说明:

对等层(Peer Layer)

指网络协议栈中同一层次的协议层。

例子:

  • 两台计算机通信时,A机器的传输层和B机器的传输层就是对等层
  • A机器的网络层和B机器的网络层也是对等层
  • 它们在协议栈中处于相同位置,执行相同类型的功能

对等实体(Peer Entity)

指不同主机上同一层的协议实现

例子:

  • A电脑上的TCP协议 ↔ B电脑上的TCP协议(传输层对等实体)
  • A路由器上的IP协议 ↔ B路由器上的IP协议(网络层对等实体)
  • A电脑上的HTTP协议 ↔ 服务器上的HTTP协议(应用层对等实体)

实际场景举例

当你用浏览器访问网站时:

  • 你的浏览器中的HTTP协议和Web服务器中的HTTP协议对等实体
  • 它们都工作在应用层,应用层就是它们的对等层
  • 这两个HTTP协议实体会直接”对话”,交换HTTP请求和响应

简单说:对等层是”同一楼层”,对等实体是”同一楼层里的具体住户”。

本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何大锤的狂飙日记所有。发布者:何大锤,转转请注明出处:何大锤的博客

(1)
何大锤的头像何大锤管理团队

相关推荐

  • 第一章 习题(王道)

    一、重要知识 1、传播时延大是报文交换的一个特点 2、电路交换没有校验,即没有差错控制 3、网络模型分层的目标:没有具体功能的实现,更多的是概念和框架 4、路由器的最高层是网络层 5、资源子网:会、表、应;通信子网:物、链、网 二、重点题&错题汇总 3.7、3.16(带传播时延的甘特图)、3.17(最大吞吐量问题) 4.1、4.11、4.14、4.1…

    2025年7月7日
    000
  • 第一章 课本笔记(谢希仁)

    一、本章重要概念

    2025年7月6日
    000
  • 第一章 课本笔记(王道)

    一、考纲内容 二、计算机网络概述 2.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.2 计算机网络组成 2.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2.4 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在电路交换中,数据交换单位是比特流(bit stream)。 直通方式 报文交换 传输单位:报文 存储转发方式 分组交换 2.5 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分布范围分类 按传输技术分类 按拓扑结构分类 按使用者…

    2025年7月6日
    000
  • 第一章 06 OSI参考模型、TCP\IP模型(王道)

    一、OSI 参考模型 1.1 OSI 参考模型 OSI Reference Model = OSI参考模型 OSI =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七层结构从上到下: 相关术语: 1.2 关于个别术语的说明 1.3 OSI 模型的顺序 – “物联网叔会使用” 1.4 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层次 1.5 OSI参考模型:1…

    2025年7月4日
    000
  • 第一章 04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(王道)

    核心指标:速率、带宽、吞吐量、时延、时延带宽积、往返时延、信道利用率 一、性能指标1:速率 1.1 速率的定义 定义:连接到网络上的节点在信道上传输数据的速率,又称数据率/比特率/数据传输速率 1.2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数量前缀 二、性能指标2:带宽 2.1 带宽的定义 结论:节点间通信实际能达到的最高速率,由带宽、节点性能共同限制。 2.2 带宽(另一种含…

    2025年7月2日
    00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2211932694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hdcblog1999@163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网站建设中ing......